《公益新天地行动学习协作网络(社会化学习场景与创新学习型园区协作机制1.0)》项目有幸入选2020年度公益新天地品牌项目资助计划,是由Upbeing行动村发起,将园区及其周围社区当成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对象(如居民、园区、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组队,发起在地自治与共治的项目式学习,尝试打造一种社会化学习场景,而不只是志愿者服务基地,形成一个创新的学习型园区,并摸索出混龄协作机制建设。在过去4个月左右的时间,公益新天地园区和行动村上的村民们进行了组队,共创,最终基于园区自身的需求产生了3个项目的落地。(此外,还基于园区的社会组织的需求发起了2个项目,此文暂不介绍)
公益新天地全称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占地约23000m²,201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园区前身是由著名慈善家陆伯鸿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同时也是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旧址所在地。
园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普育西路105号,走入园区主入口便可看到一块刻有“1911”清晰字样的老门头,多幢被完好保留下来的百年老式建筑、特意被露出印有“咸丰五年”的老城墙砖连同枝繁叶茂的古树都在向人们透露着这个地方不同寻常的故事。
01
具有百年慈善历史的公益新天地的云端共建
基于园区的慈善、人文、建筑等历史文化特征结合现今的新媒体让更多人云端了解和参与园区共建。
02
公益新天地机构共学探究
建立一个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共学探究的机制,营造学习、共创型的园区,促进机构成长、链接与合作。
公益新天地微更新
基于园区的慈善、人文、建筑等历史文化特征从园区细节的地方进行改造。在过去的三四个月中, 我们通过在行动村上进行组队(www.actionvillager.com)招募到了来自设计, 公益, 商业,咨询, 教育等各个不同行业背景的小伙伴。 大家共同基于提出的议题进行共创与协作 。 目前这3个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具有百年慈善历史的公益新天地的云端共建
由于今年的疫情以及直播的大火,公益新天地作为老牌的具有百年慈善历史的园区, 也希望可以以云端的方式,让公众可以参与并了解到公益新天地过往的历史, 让更多人可以走进公益,参与公益。
在行动村组队成功后, 我们在线开展了会议, 并针对该需求进行了问卷的设计。最终我们将云端共建集中在直播这个媒体形式上, 每个组员在对公益新天地的历史背景做了调研后, 提取了各自感兴趣的部分, 从而组成了我们直播的大致内容。
在9月28日的时候我们在B站上举办了公益新天地的首场云参访,讲述建园时期慈善人文故事。
云端直播ing
02
公益新天地园区有着30+入驻的社会组织,项目依然以调研开始,从了解公益新天地的基本情况到撰写分发问卷,以了解当下园区内外机构的情况和需求,就此我们已设计了一个基本的共学工作坊的流程框架,借助常见工作坊的工具方法来助力彼此交流。
在行动村上组队后,组队的成员覆盖了园区内外的不少社会组织, 同时也有来自咨询行业,老师等不同领域的伙伴。通过调研发现的洞见,我们决定将共学的形式定位--
每月一次的以工作坊/茶话会形式的为公益新天地内外的机机构提供一个机构合作的平台。以此增进公益新天地内外的机构对彼此的了解,促动机构之间的合作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工作坊流程, 为日后的开展共学指明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公益新天地微更新
公益新天地微更新项目希望可以结合园区的特色,进行微型的改造, 项目吸引了来自素希学习设计的同学们来进行组队,成为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议题场景。 同学们在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后决定从园区明信片和园区井盖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再设计。
学生为公益新天地绘制了一套手绘明信片
时光明信片项目在公益新天地进行义卖
基于公益新天地园区井盖进行的再设计
行动村(www.acitonvillager.com)上的村民可以做为一个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的外脑(外挂团队),帮助组织可以获得新鲜的想法和人,亦或是用行动学习的方式助力机构解决问题。通过在行动村上组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行动学习,一起基于机构现有项目进行共创、落地和试错。同时,也是机构展示自身业务的记录性平台。如果你也想要为机构注入新鲜的创新思维或新方向,欢迎登陆www.actionvillager.com(免费注册使用)寻找小伙伴吧!!!
本项目由公益新天地支持
扫码了解公益新天地
我们搭建了一个有教无类的行动学习平台,众包式地孵化社会性的社群、超级个体和解决方案。对于在成功学所构建的暴力下喘息的你,行动村是一座陪伴你失败的另类学校。通过立项、找伙伴、共学、协作、自组织,获得个人影响力账户,在试错学习中发展项目影响力和个人成长地图。